新生入学攻略|学院导航

作者:时间:2024-10-15点击数:



图片




    2024级新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我们各自所在的二级学院,深入了解专业的内涵与特色。同时,各学院的同学可以按学院介绍后附上的二维码加入所在学院新生迎新群,以便及时接收相关信息。




图片

音乐学院

01

学院介绍

    音乐学院前身为云南艺术学院音乐系,是1959年8月云南艺术学院成立时最早开办的教学单位之一。2002年1月,学校在原音乐系(1959年建系)和音乐教育系(1985年建系)的基础上合并成立了音乐学院。

音乐学院始终不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持续推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走深走实。近年来,音乐学院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师生先后荣获“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云南省高校“一流党建”示范党组织、云南省“示范‘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全国最美家庭、全国五好家庭、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云南省大学生党员标兵、云南省最美高校辅导员、云南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云南省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等荣誉。

办学60余年来,音乐学院着力优化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布局、丰富办学层次、改善教育教学资源、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办学实力不断提升,为国家培养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音乐艺术人才,为云南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极大贡献。现有本科、硕士两个办学层次,本科生专业涉及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学、音乐表演3个本科专业,11个专业方向;硕士研究生有音乐学、音乐2个研究生专业,10个专业方向。设有理论作曲系、音乐学系、音乐教育系、钢琴系、国乐系、管弦系、流行音乐系、声乐歌剧系、合唱系、民族声乐系十个教学系。截至2024年1月,有教职工107人,其中专任教师98人,教授24人,副教授25人,博士24人;有在籍学生1972人,其中,本科生1690人,硕士生282人。

近年来,音乐学院依托云南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在教学、科研、创作、展演等各个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省级重点课程1门、校级精品优质课程4门;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被列为云南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云南省复合型音乐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云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获评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文化名家”1人、“文体人才”1人,云南省政协特别联系艺术家1人,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2人,云南艺术名家工作室1个。出版专著和教材50余部。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音乐金钟奖、CCTV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云南省本土歌曲大赛等各类国家级、省部级重大展演奖项。


02

音乐学院迎新群二维码

图片





图片

美术学院


图片

01

学院介绍

    美术学院前身是云南艺术学院美术系,始建于1959年。共设置中国画、绘画、美术学、雕塑、摄影5个专业。学院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守立德树人初心,秉承优秀的学术品格和学科传统,遵循“继承传统、学习民间、兼容中外、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秉承“海涵地负、继往开来”的学校精神,“务实、求新、尚美”的校训,立足于云南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和文化资源优势,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和云南发展战略,致力于学校建设成具有国际影响和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高等院校的办学目标。

    美术学院重视本学科重新思考传统教育模式优势与不足,在成果导向教育的基础上,以成果导向倒推课程;以课程设置引导教学;以教学实践产出成果,强调多元化的成果运用。通过项目、展览导向课程设置,强调实践课程项目化,以展览、项目的效能、影响及专业知识掌握度为评估标准,以此反推课程体系,课程设计反哺展览及项目。通过聘用校外专家、企业导师、职业规划师等不断丰富师资结构,满足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适应社会需求导致对人才需求方向的变化,强调工作室应变机制,从教学结构上根本解决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对岗位需求的应变能力。同时,近年来,依托学校专项资金和美术学院发展经费,合理规划资金投入,学科建设经费投入2700余万,基础教学设备投入1500余万元,法国卢浮宫石膏采购500余万元,数字化艺术创作设备400余万元,为人才培养的质量提供了保障,形成“成果+课程+教学”三维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2023年获得云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21年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22年云南省研究生教学成果一等奖;“全国教师基本功展示”一等奖;共获得国家艺术基金立项21项,16件作品入选第13届全国美展,入选国际国内重要展览数百项;美术学院现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4项(绘画,美术学,雕塑,中国画)、国家一流课程3门(版种研修-1,黑白木刻,水彩基础)、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项(摄影),省一流课程3门(油画创作-3,基础色彩-2,意笔花鸟写生)、省级思政示范课1门(壁画创作);师生获得国家级省级展览获奖以及入选等900余项。

    美术学院教师团队共有104人,在编教师75人,派遣制教师3人,外聘教师13人,返聘教师13人;其中教授13人(二级教授1人)、副教授24人,高职称教师占比38.48%;博士学位19人,硕士学位65人,高学历教师占比80.8%;兼职博导1人。中国美术家协会连环画艺委会副主任1人,云南省美术家副主席1人。先后获批云南省教学团队2个、名师工作室2个。已形成了一支政治素质过硬、师风道德高尚、教学科研能力突出、社会服务、团结协作成效显著,具有深厚人文情怀和国际交流意识的教学与科研队伍,在云南美术教育行业中发挥着示范性、辐射性的影响力。


02

美术学院迎新群二维码

图片




图片

设计学院

图片


01

学院介绍

    设计学院始建于1984年,是云南工艺美术教育及艺术设计教育的发源地。2006年获得“设计艺术学”硕士学位授权并开始招生。经过39年的改革发展,设计学院以人为本,围绕人才培养,树立了“学习民间,注重素质养成,服务社会,强化实践创新”的办学理念,成为以本科教育为主,稳步发展研究生教育,具有相当办学规模的专业教育、创作、服务机构。对云南省的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发挥了较好的引领作用。  

根据教育部2012年新发布的本科专业目录和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调整后,2021年保留招生的5个本科专业为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全部获批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此外,2020年我院与意大利欧洲设计学院合作开办了环境设计本科专业联合培养项目。硕士研究生现有设计艺术学、艺术设计2个招生领域。

   截至2023年10月,设计学院拥有全日制本科生1517人,硕士研究生381人。在职在编教职工89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23人,博士17人,在读博士7人,硕士生导师61人(其中校外导师5人)。教育部高等学校设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8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中宣部2019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1人,省级“云岭教学名师”1人,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教学名师1人,云南省“兴滇英才”计划教学名师1人,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云南省高校卓越青年教师2人,云南省师德标兵1人,全国十佳辅导员1人,省级“优秀教师”1人,省级“科研管理工作先进”1人,云南省最美退役军人1人,省级教学名师工作室2个,云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2个,云南省研究生导师团队2个。另聘请了客座教授13人,特聘教授9人,形成了年龄、职称、学缘结构优良,以中青年为主体,充满生机的专业教师队伍。师资力量来源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江南大学、四川美术学院、景德镇陶瓷大学等国内外著名设计院校及法国、英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专业院校。教师队伍教学、科研能力强,设计实践成果、科研成果、设计创作成果丰硕。近5年,教师团队获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9项,囊括了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招标项目、重大项目子课题、重点项目、一般项目、西部项目、青年项目所有类别;教育部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2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4项;荣获全国美展、中国设计大展等各级各类奖项逾千项;有60余部专著、教材出版发行;指导学生获得包括国家级“互联网+”“挑战杯”及专业比赛奖项近万项。

    教学团队以设计学类本科专业“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环节改革为契机,自2004年开始践行“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经过13年的持续探索,团队基于云南区域资源优势,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服务社会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来对人才培养定位、教学实践路径、知识体系构建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化梳理和结构性重塑。同时,经过7年的成果检验和反馈优化,我们最终构建出:服务于民族文化、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三三”式“政用产学研”创新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团队每年选择云南省内的一个特色市区县,并以“民族文化主题创意活动”为呈现载体来与当地政府展开“校地合作”,共同致力于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的创新型设计人才培养。

    2010年,被云南省文化厅命名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在开展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过程中,“产品设计”专业获教育部、财政部“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立项;“民族艺术数字化保护实验实习实训基地与技术创新服务中心”获云南省高校实验实习实训基地与技术创新服务中心;“提升产品设计专业服务民族文化创意产业能力”获云南省高等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建设项目(区域性高水平大学本科品牌专业);“艺术设计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并立项云南省高等学校第一批“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项目;“艺术设计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教学管理团队”被评为“全省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先进集体”;“艺术设计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艺术设计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获“云南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称号;取得“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7项;《图形创意》《云南特色民间工艺》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3部教材被评为“省级优秀教材”;《云南特色民间工艺系列丛书》《动画艺术创作》《设计策划与管理》被评为“云南省十二·五规划教材”;何永坤教授工作室、陈劲松教授工作室分别被评为“省级教学名师工作室”;2010 年至今,分别获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2011年“云南省高校民族文化数字媒体与动漫创意设计工程研究中心”获云南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立项建设;“民族文化数字媒体与动漫设计实验平台”建设项目获中央财政专项经费支持;2012年“云南特色旅游产品创新研发平台”建设项目获云南省财政厅专项经费支持;2013年云南艺术学院依托设计学院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方面的成果,成功申报并立项为云南省“民族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协同创新中心”;2015年“民族文化创意产品与科技融合平台”获云南省高等教育发展专项资金项目;2015年被文化部、教育部遴选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承办高校;2016年一级学科“设计学”获省级一流学科立项建设;2016年获批立项建设省级“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017年与中央美院共建文化部“大理传统工艺工作站”;2019年,“七彩云南彩车”获国庆70周年群众游行地方彩车“华美奖”;2020年,核心课程《云南特色民间工艺》认定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核心课程《地域公共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与民族文化传播》认定为云南省首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中国民族民间设计欣赏》获云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2021年,课程《毕业设计》获国家级首批本科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同时入选教学名师和团队;“新文科背景下艺术类高校‘政用产学研’协同育人‘五三三’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获国家级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立项;“基于民族文化、生态文明建设的产品设计专业虚拟教研室” 获云南省虚拟教研室;“服务于民族文化、生态文明建设的设计学教师团队”获云南省第二批省级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核心课程《云南少数民族视觉元素运用设计》认定为云南省第二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023年,核心课程《民族居住环境分析》认定为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教师团队还获得云南省教育厅“艺工融合”设计赋能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团队、第八批云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地域文化研究与本土设计研究生导师团队、云南民间与工艺文化研究与设计硕士生导师团队。

    我院自搬入呈贡雨花新校区后,教学空间、实验实践教学条件获得极大的改善,“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有数控木雕工艺实验室、数控金属工艺实验室、“设计赋能,乡村振兴”实验实训室、印刷工艺实验室、赖庆国大师锡工艺实验室、数字成型实验室、服装工艺实验室、摄影实验室、动态捕捉实验室、A.I.(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实验室、漆艺实验室、编织工艺实验室、染织工艺实验室、寸发标大师金属工艺实验室、建筑模型实验室、珠宝镶嵌实验室、玉雕工艺实验室、虚拟现实实验室、段国梁大师木雕工艺实验室、陶艺实验室等20个专业教学实验室。依托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及丰硕实践教学成果,获云南省文产办授予“云南省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人才培训基地”、获云南省旅发委授予“云南特色旅游商品研发中心”、获云南省文化厅授予“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成为云南省高等教育设计专业类最全、实力最强、设施最完善的专业及实验教学体系。


02

设计学院迎新群二维码

图片





图片

戏剧学院

图片


01

学院介绍

    学院介绍:戏剧学院是云南艺术学院1959年始建时最早开办的教学单位之一。65年来,已发展成为专业结构完备,学科实力雄厚的专业戏剧院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含本科、硕士留学生)1300余人。

戏剧学院本科教学设有6个专业9个方向。其中戏剧影视文学、戏剧学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表演、播音与主持艺术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另有戏剧影视导演、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是两个院级特色专业。其中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还获得首批省级“增A去D”计划A类(国际一流)的建设专业。专业齐备的本科加上1个学术型和5个专业型的硕士研究生方向,构成了扎实的学科,各类学术平台和团队非常丰富,在全国高校中拥有良好的口碑和影响力。形成了理论与实践并重、多专业联合创作、积极服务社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戏剧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在编专业教师分别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戏曲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南京大学、厦门大学、云南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吉林艺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云南艺术学院、莫斯科国立艺术大学、日本广岛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拥有多名国家级、省级人才称号教师及多个省级教学名师团队、艺术名家工作室、国家级专业虚拟教研室等众多教研平台。专业教师中博士学历占比20%,博士在读10人,副高以上职称占比50%。

高质量学术研究成果丰硕,拥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以及多个国社科艺术学、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众多全国和省级科研奖项。师生原创作品先后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剧目奖”,“全国曹禺剧本奖”,中国校园戏剧节优秀剧目奖、表演奖、导演奖,金鸡百花电影节“少数民族优秀新片奖”,全国主持人“金话筒”奖,中国高校戏剧联盟大学生戏剧展演优秀主角奖等全国重要奖项。三个原创精品儿童剧获得国家艺术基金三个年度大型舞台剧资助项目,在全国各地巡演,优质的创作、制作、演出水平在全国高校和行业及观众中都获得好评。

服务云南地方经济、产教融合的各类剧目项目更是遍地开花。与社会共建26个教学实践和产教融合基地,充分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优势和特色,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和就业机会。毕业生的优质就业率和升学率都稳步提升,“思政+戏剧”育人显成效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云南艺术学院办学目标和方向,立足云南、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以特色学科“戏剧与影视学”的建设为龙头,以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等高质量项目为依托,强调人才培养质量的内涵,利用戏剧作为综合艺术的学科优势,深化本科教学,发展研究生教育,持续培养、建设博士点,发展成为专业结构设置齐备、教学环境优良,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教学质量坚实,学科研究水平领先,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要,具有云南民族文化特色,能够进行国际文化交流的,教学、科研、创作、展演四位一体的综合性二级学院。


02

戏剧学院迎新群二维码

图片





图片

舞蹈学院

图片


01

学院介绍

    云南艺术学院于1961年设立舞蹈系,2003年发展为舞蹈学院,2006年获得“舞蹈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14年获批“舞蹈”领域艺术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舞蹈表演、舞蹈编导、舞蹈学(舞蹈教育、民族舞蹈传承)三个本科专业(方向),学术型与专业型两个硕士研究生培养类别,在校学生900余人。

一级学科“音乐与舞蹈学”于2016年获批云南省“一流学科(高原A类),2022年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获评B-档次。2022年,“舞蹈”领域在研究生专业学位评估中获评B+档次。2019年以来,三个本科专业舞蹈表演、舞蹈学、舞蹈编导先后获批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2023年软科中国大学艺术类专业排名中,舞蹈表演、舞蹈学专业被评级为“A”,舞蹈编导专业评级为“B+”。学院现有2门国家级本科一流课程、1个国家级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省级本科一流课程。

自办学以来,我院在教学、科研、创作展演等方面成果丰硕,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获批国家级、省级、校级课题50余项。教师参加2023年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课程思政正高组“一等奖”;撰写的论文和专著分别获得第八届、第九届“桃李杯”学术论文一、二等奖”和“云南省社会科学奖”;教师编排的精品组合课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保护传统文化贡献”奖、“指导教师园丁奖”。近年来,由师生编创的作品《阿罗汉》《晨耕》《幸福的脚步》《灵境》《独龙情怀》《行走的贝叶》《跟着阿舅走》《佤山薪火》《同源共生》《又见花灯》《生命的摇篮》等原创舞蹈作品参加各类国家级、省级比赛与展演获奖70余项。应邀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七彩云南”彩车游行(荣获“华美奖”)、参与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奋斗吧!中华儿女》编导、参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编导、参与2023年第八届中国舞蹈节演出等,举办“一带一路”背景下区域舞蹈文化研究国际学术论坛暨国家一流本科专业舞蹈表演建设点成果展示等国际文化艺术交流活动40余场。

舞蹈学院办学60余年来,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民族舞蹈人才培养为中心,秉承“立足本土、扎根民族、兼收并蓄、传承创新”办学理念,积极建构民族舞蹈教育体系,为推进建设一流艺术院校而努力奋斗。


02


舞蹈学院迎新群二维码

图片
图片





图片

电影电视学院

图片


01

学院介绍

    电影电视学院成立于 2001 年,前身为电影电视艺术系。创始人周传基、宋杰教授,创立了以视听语言为中心的“本体论”教学体系和“实证、实践、实战”办学原则。

目前拥有广播电视编导、影视摄影与制作、录音艺术三个本科专业。其中,广播电视编导下设剧情片制作、纪录片制作、电视节目制作、新媒体实务四个方向。现有在校生约920人,在编教师44 人,其中高级职称14人,博士6人,在读博士2人,获得省级名师类称号10余人次,教师大多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知名高校,拥有丰富的影视制作经验,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获批省一流专业建设点、新兴专业建设点;录音艺术专业获批省一流专业建设点;本科专业教学综合评价常年位列全省第一;《视听语言》被认定为国家一流课程;拥有多个省级教学团队、实验室平台;拥有省级课程5门与多个教学案例库。

电影电视学院2003年开始建设硕士点,2012年开始独立招生。目前拥有三个硕士招生方向: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硕:民族影视语言与文化研究)、电影领域(专硕:纪录片创作、影视声音创作),在建电影导演方向。戏剧影视学学科于1998年获批省级重点学科,2003年获硕士学位授权,2006年获省级A类高原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B档,位列参评院校前15名,2022年获批省级特色学科。2009年获博士学位授权建设点,2021年获批省级立项建设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正在建设博士学位授权点。

电影电视学院拥有高教影视学会微电影、纪录片创研中心,实验教学中心,由数字影像制作、声音艺术创作、智能融合媒体3个实践创作平台,前沿影视技术研究与运用省级重点实验室,共同构筑符合数字信息时代创作特色的视听融合联创教学基地,拥有摄影、录音、调色、剪辑等15个实验室以及多个教学实践实习基地,1个电影院。在建 AIGC/虚拟摄影/容积摄影实验室、云南民族影视文化与交互叙事设计工程研究中心、亚洲纪录片研究中心。

近年来,我院在教学、科研、创作展演等方面成果丰硕,获批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 40 余项;出版论著、教材20余本;发表论文700余篇(其中 C刊 30余篇);学院师生在国内外各类竞赛中屡创佳绩,荣获省部级奖项102项,国家级奖项36项,国际奖项25项,包括“五个一工程”奖、金鸡奖、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亚洲微电影艺术节金海棠奖等重要荣誉;教师原创专题片《大山里的党旗》获评2021年云南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创新创优扶持项目,学生全程参与COP15云南核心影像《生命之歌》的摄制,学生创作的近千部影视作品在40余个国内外著名电影节上获奖。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项目《云南普洱景谷县少数民族非遗抢救性影像记录和创新性发展调查研究》获一等奖等。

电影电视学院自办学以来,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项目带动教学的方式服务于地方和国家战略,通过特色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助力学院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未来学院将继续利用区域化资源、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和机构的合作交流,为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和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艺术院校而奋斗努力。


02

电影电视学院迎新群说明

电影电视学院的大部分2024级新生均已加入迎新群,余下未进群的同学会由学生会学长学姐与大家取得联系后加入群中。




图片

艺术管理学院

图片


01

学院介绍

    艺术管理学院前身为艺术文化系,成立于2002年9月,2008年10月正式更名为艺术文化学院,2020年12月,经学校党委批复,艺术文化学院正式更名为艺术管理学院。现开设有艺术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礼仪与时尚表演3个本科专业和艺术管理1个硕士研究生专业。作为云南艺术学院的教学单位之一,艺术管理学院承担培养服务区域型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需要的高层次艺术管理人才的重要责任,力争建设成为国内领先、有国际影响、特色鲜明的高层次理论研究和高水平本科教学的应用型艺术管理学院。

艺术管理学院现有教职工中含教授3位,副教授5位,博士9位,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老师6位。学院拥有5300多平方米独立教学空间。拥有现代化多媒体教室、专业实训教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创新创业工作室、专业导师工作室,通过多年办学实践,已形成素质良好,结构合理,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的师资队伍。


02

艺术管理学院迎新群二维码

图片




图片

高等职业教育学院与继续

教育学院

图片


01

学院介绍

    高等职业教育学院与继续教育学院是云南艺术学院下设的二级学院之一。学院下设音乐舞蹈系、设计系、美术系三个教学系和办公室、团委、教学管理科、学生管理科等科室。开设全日制本科、成人业余本科学历教育,多年来为社会培养各类专业艺术人才25000余人。

学院始终重视教学、科研、创作展演协调发展。近年来教师出版专著、特色教材、画集、音乐作品CD专辑30多部;在国家级、省级专业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美术作品300多幅;在国家级、省级展览入选美术作品100多幅;在国家级、省级音乐、设计比赛获奖58项;获省级一流课程1门;获省级科研立项17项、校级立项21项。学生获互联网+大创比赛国家级银奖1项,省级金奖3项,银奖4项,铜奖7项;获国家级大创项目立项6项,省级大创项目立项26项;学生作品获国家级奖26项、省部级奖117项。形成了“艺亩三分地 创意集市”展演品牌。推进“党建+思政+艺术”育人模式获得校级思政精品类项目二等奖;高等职业教育学院与继续教育学院工会被云南省教育科研工会评为“模范职工肖家”,被云南省总工会评为“云南模范职工小家”。

学院遵循学校“继承传统、学习民间、兼容中外、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围绕学校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和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艺术院校的目标,加强内涵建设,推动高等学历教育、非学历继续教育规范、有序、健康发展。发挥综合艺术院校的专业教学优势,积极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等艺术人才。

(一)音乐表演

1.专业介绍:高等职业教育学院音乐表演专业开设于2010年。本专业建立了从音乐基础理论入手以音乐表演技能为基础的教学体系,以培养音乐表演思维和舞台表现素养为要求,强化专业实践技能为导向,不断适应时代快速发展变化中行业和市场对音乐表演人才的需求,致力于培养高水平音乐表演人才。学生在校期间学习音乐表演(演唱或演奏)的基本理论与知识,训练、培养音乐表演的技能和素养。

2.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音乐表演的应用型人才,通过培养使学生具备音乐表演(演唱、演奏)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专业文艺表演团体从事音乐表演、文化馆(站)从事音乐研究、学校从事音乐教学的工作,并为进一步专业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3.主干课程:基本乐理、视唱练耳、演唱或演奏、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音乐学概论、和声、作品分析、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概论、音乐美学、舞台表演、合唱与指挥。

4.就业方向:电视台、歌舞剧院(团)、电视剧制作中心、宣传部门、文教事业单位从事演唱、创作和音乐制作工作;中学、小学等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

(二)视觉传达设计

1.专业介绍:本专业通过可视的视觉媒介表现,利用平面视觉符号来向受众传递各种信息,其主要功能是信息传播和推广。在传统视觉平面化、静态化的发展基础上,延伸到综合化、动态化的视觉领域。同时,依托云南少数民族区域的特色文化和艺术资源,侧重区域性民族文化创意教学。通过开展特色实践实训教学,注重对专业操作技能与应用能力的培养,塑造良好的职业素质。

2.培养目标:本专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就业为宗旨,依托云南少数民族艺术资源,培养具备视觉传达设计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素质的专门人才。能够熟练地掌握传统平面(印刷)媒体和现代数字多媒体领域的设计方法和专业操作技能,在专业设计公司、企事业单位、基层文化部门从事视觉传达专业领域的设计、管理、市场、岗位等方面需求的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并为进一步专业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3.主干课程:广告创意与设计、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包装与品牌设计、民族艺术与文创设计、数字媒体设计、动态图像设计、旅游商品设计、市场运作模拟实践(设计)。

4.就业方向:广告公司、设计公司的平面设计部门担任平面设计师;电视台、报社、杂志社、大型网站等媒体单位的平面设计部门担任美术编辑;企事业单位的策划部门担任平面设计师等。

(三)音乐学

1.专业介绍:高等职业教育学院音乐学专业开设于2010年,本专业建立了从音乐学基本理论入手以音乐教学技能训练为基础的教学体系,以培养音乐理论思维和综合素养为要求,强化音乐教学实践技能为导向,不断适应时代快速发展变化中行业和市场对音乐学领域人才的需求,致力于培养高水平音乐学专业人才。学生专科毕业进入本科后学习音乐学专业理论与知识,进一步提升音乐教学的技能和综合素养。

2.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音乐学领域应用型人才,通过培养使学生具备初步对音乐进行理论分析、研究的能力,能在文化馆(站)、学校、社会音乐团体、科研单位和出版、广播影视部门从事中外音乐史、中外民族音乐理论、音乐美学、音乐教育理论的教学、研究、编辑、评论等工作,并为进一步专业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3.主干课程:艺术美学、教育学、心理学、教师口语、音乐学概论、音乐美学、和声、作品分析、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概论、音乐教育与教学。

4.就业方向:中学、小学等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社会文艺团体、艺术研究单位和文化机关、出版及广播、影视部门从事教学、研究、编辑、评论、管理等方面工作。

(四)美术学

1.专业介绍:高等职业教育学院2011年开始面向云南省应届专科毕业生招收全日制普通专升本美术学(师范类)专业。学生在美术专科绘画学习的基础上,进入本科学习阶段,可以选择油画或中国画课程作为主修,进一步提升专业技能和素养。油画、中国画在我校是传统优势学科,教师资源丰富、教学水平高、创作能力强。学生毕业可以进入学校或社会艺术培训机构担任美术教师。

2.培养目标:结合我校立足云南、服务全国、辐射东南亚的办学定位。在高职学院提出的“思想素质高、为人处世好、专业技能强”的人才培养目标指导下,本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科学文化和艺术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能在各级教育部门、学校、文化艺术领域从事美术教学、创作、研究、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

3.主干课程:教育学、心理学、美术教学实践、工笔花鸟、写意花鸟、水墨人物、写意山水、素描人像、油画风景、油画人像、中国画创作、油画创作。

4.就业方向:中学、小学等学校的教育工作;专业画家、雕塑家、设计师;中小学、高等院校、设计公司、传媒公司、博物馆、新闻出版等机构从事美术教学、平面设计、艺术管理、美术类刊物编写等工作。



02

高等职业教育学院与继续

教育学院迎新群二维码

图片




图片

民族艺术研究院

图片


01

学院介绍

    2019年11月,民族艺术研究院由民族民间研究所、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和民族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中心三个办学点合并而成,是集研究和教学为一体的办学单位。民族艺术研究院聚学院多学科优势而组建,把五个一级学科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创作成果整合到艺术学理论中。

     民族艺术研究院现有三个方向的硕士生培养,即艺术史、艺术理论、民族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现有在校学生101人。艺术学学位点三个方向的带头人分别为傅永寿、魏美仙、杨明珠教授,共有导师19人。导师中方向带头人和骨干多为博士、教授,其中博士14人,教授6人,副教授6人,2022年博士后流动工作站招聘2名博士后,具有优质的师资力量。


02

民族艺术研究院迎新群

二维码

图片






文字来源|各二级学院

图片摄影|各二级学院

审校|左婉容

复审|郭馨忆

终审|黄   涛



版权所有© 云南艺术学院    滇ICP备050012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