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防灾减灾日
5月6日——5月12日
全国防灾减灾日经国务院批准而设立,自2009年起,定于每年的5月12日。设立“防灾减灾日”一方面顺应社会各界对中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防灾减灾日的图标以彩虹、伞、人为基本元素,雨后天晴的彩虹寓意着美好、未来和希望,伞的弧形形象代表着保护、呵护之意,两个人代表着一男一女、一老一少,两人相握之手与下面的两个人的腿共同构成一个“众”字,寓意大家携手,众志成城,共同防灾减灾。整个标识体现出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之意。
2023年5月12日是中国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防范灾害风险 护航高质量发展”。
我国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在防范灾害风险中我们需要掌握的知识。
图片来源: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 应急管理部
01
地震如何应对?
在室内,蹲下,寻找掩护,抓牢利用写字台、桌子或者长凳下的空间,或者身子紧贴内部承重墙作为掩护,双手抓牢固定物体;远离窗户、镜子,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被子、枕头、坐垫等保护头部。
在室外,远离建筑区、大树、街灯和电线电缆。
被困废墟,保持冷静,保存体力;尽量挪开脸前、胸前的杂物;清除口鼻附近的灰土,保持呼吸畅通;适时发出求救信号,如呼叫、敲击物体等。
02
森林火灾如何应对?
预防火灾,安全用火用电,不乱拉乱接电线,在家里或寝室不使用违规电器;出门要检查电源是否关闭;不在楼道、阳台堆放杂物,堵塞疏散通道。
高层建筑,当下层楼梯已被大火封堵时,不要强行下逃,可到天台等安全地点等待救援;如被困于高层呼救无效时,可在窗前挥动被单、毛巾等物,引起别人注意。
公共场所,拨打119报警,按疏散标志有序逃生,切忌乘坐电梯;穿过浓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和墙边,弯腰或匍匐前进;逃生时随手关闭身后房门,防止浓烟尾随进入;无法逃离时,退至阳台或屋顶等安全区域,发出呼救信号等待救援。
森林、草原,判明火势大小、风向,迅速向火已经烧过或植物稀少、地势平坦的地带转移。穿越火线时用衣服蒙住头部,快速逆风冲过。
03
暴雨如何应对?
暴雨时在室内不要外出,检查电路、炉火等设施是否安全。关闭煤气阀和电源总开关。密切观察房屋漏雨情况和室外水势
暴雨时在室外要停止室外活动,尽快回到室内。在户外积水中行走时,要注意观察,贴近建筑物行走,防止跌入窨井、地坑等。不要过河或桥。不要在山旁、悬崖下附近通行。在街上行走时注意脚下,防止失足落入暗井或水沟。几个人一起,互相之间用绳子牵着走。发现高压线铁塔歪斜、电线低垂或者拆断,要远离,不可触摸或者接近,防止触电。
04
泥石流如何应对?
注意暴雨预警预报,选好躲避路线,留心周围环境,特别警惕远处传来的土石崩落、洪水咆哮等异常声响,积极做好防范泥石流的准备。
在沟谷内逗留或活动时,一旦遭遇大雨、暴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低洼的谷底或陡峻的山坡下躲避、停留。
发现泥石流袭来时,千万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跑,向与泥石流方向垂直的两边山坡上面爬,且不要停留在凹坡处,千万不要在泥石流中横渡。
05
山体滑坡如何应对?
山体滑坡来势汹汹,如果你无法继续逃离,应迅速抱住身边的树木等固定物体,躲避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坎、地沟里,应注意保护好头部,可利用身边的衣物蒙住头部。
06
雷电如何应对?
室内防雷,需关好门窗,尽量远离门窗、阳台和外墙壁;不要靠近、触摸任何金属管线,包括水管、暖气管、煤气管等;尽可能地关闭各类家用电器,并拔掉电源插头;雷雨天气不要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室外防雷,找地势低的地方蹲下,双脚并拢,手放膝上,身向前屈;远离树木、电线杆等尖耸孤立的物体;不要打伞,不要使用手机。
车内防雷,不要将车停在空旷的空地或高地上,或是树下、高大的烟囱下;收回汽车天线,关掉发动机引擎和收音机等设备;不要轻易下车,并关好车门车窗‘’不要触摸车窗把手、挡杆、方向盘等,把双手放在大腿上。
07
发生溺水如何应对?
溺水的发生通常很突然,也很短暂,所以游泳者一定要掌握自救的方法。如果发生溺水,要保持镇定,调整呼吸,放松身体,如果附近有漂浮物,如木板等,要抓住漂浮物,待口鼻露出水面后,迅速举手呼救。如果游泳时脚抽筋,可以反方向拉伸抽筋部位的肌肉,让其伸展或松弛。当救援者出现时,不要抓抱救援者,要听从救援者指挥。
注意!不推荐非专业救生人员下水营救。
岸上救援溺水者时,寻找周边有没有救援物。如果有竹竿之类的物品,在保证自己安全的前提下,趴在地上,降低身体重心,将竹竿递给溺水者,以免被拖入水中,同时注意避免竹竿戳到落水者的脸。如果旁边有泡沫块、救生圈、塑料空桶等漂浮物,可以抛给溺水者。如果现场无竹竿、漂浮物等,可以脱下衣服连接在一起当绳子,抛给溺水者,切记确保自身安全。
让我们共同学习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减轻灾害风险,共筑安全基石。
文字来源|来源于网络
图片摄影|来源于网络
排版编辑|徐婧昳 周婕 普夜
出品单位|学生处(学生工作部、武装部)